Health Action

2024年4月號

過往雜誌

網上訂閱《健康動力》雜誌

【專題報導】防痔有法!痔瘡治療新知

期數: 
2017年8月號

痔瘡這種病,實在是「有苦自己知」,因為有不少人都因尷尬而鮮有求醫。但你可知原來邊如廁邊玩手機都有可能增加得痔瘡的風險?原來痔瘡單靠生活習慣就可以改善?就等李永康醫生告訴你防痔有法!

首先,要知道原來痔瘡可分為內痔、外痔與混合痔:內痔長於齒狀線以上,痛感不明顯但多會出血;外痔長於齒狀線以下,痛楚比前者劇烈但較少出血;混合痔即內外痔兩者同時出現。而且,痔瘡可據嚴重程度分四期:

期數

徵狀

第一期

痔瘡尚未突出肛門外

第二期

痔瘡會於排便時突出肛門外,但事後會自行縮回肛門內

第三期

痔瘡會於排便時突出肛門外且不會自行縮回肛門內,需要靠外力推回

第四期

痔瘡突出肛門外,且無法靠外力推回肛門內

 

 

痔瘡其實很常見,李醫生指肛門附近的肛墊組織會隨著年紀漸長而老化。而孕婦懷孕時,嬰兒會增加盆腔壓力,亦較易出現痔瘡。另外,因時間緊逼或忍便到失去便意,於是在排便時過度用力,又或邊如廁邊閱讀或玩手機,以致拖長排便時間,皆會增加患病機會。

 

痔瘡個案當中,需要接受手術治療的個案其實只有少於10%。而有約一半個案單靠改變生活習慣已能得到改善!例如攝取足夠纖維、減少進食刺激性食物、飲用充足水分、適當運動,以及改善排便習慣。

 

若改善生活習慣仍未能解決痔瘡問題,便得考慮進行藥物治療。微粒化黃酮類(Micronized Purified Flavonoid Fraction)口服藥是另一種常用的痔瘡藥物,能舒緩血管擴張及發炎的情況,改善血液及淋巴循環,從而減少疼痛、出血及腫脹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