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lth Action

2024年4月號

過往雜誌

網上訂閱《健康動力》雜誌

肺癌個人化治療關鍵 ALK基因變異 --- 杜家輝教授 及 莫樹錦教授

期數: 
2013年06月號

 

肺癌為香港常見癌症,其中約80%個案屬非小細胞肺癌。近年有關肺癌的分子生物學研究,加深醫學界對多個重要癌變過程的了解,尤其對誘發癌細胞增生的關鍵基因變異有更多認識。

     

近年最具突破性的發展,是日本研究人員於2007年在一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身上所發現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(ALK)基因變異。ALK基因變異是由於ALK基因重排,導致ALK基因和另一基因(常見為棘皮微小管相關類蛋白 – EML4)結合而形成ALK融合基因。此基因變異在短短數年間,便獲得早期臨床研究,證實其為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重要治療靶點。美國FDA有見針對ALK基因變異的治療效果顯著,便加快審批過程,核准ALK抑制劑Crizotinib用於治療局部或遠端擴散的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。

 

篩查ALK基因重排

透過檢測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有否出現ALK融合基因,能決定患者是否適合接受相關的標靶治療。中文大學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教授杜家輝表示:「約有3-7%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,尤其是屬於腺癌者會帶有ALK融合基因。在沒有或只有輕度吸煙史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身上,此融合基因出現的機會更顯著。此情況與表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(EGFR)基因變異情況相近。」

現時可透過螢光原位雜交(FISH)等方法檢測該ALK融合基因是否存在,而篩查此基因的目的,杜教授補充,在於為合適患者提供多一個治療選擇,並為得到較好治療效果,如提升無惡化存活率。

 

ALK抑制劑短期縮小腫瘤

由於ALK酪胺酸激酶直接影響癌細胞的轉形與致癌能力,故抑制ALK活性是治療ALK陽性肺癌患者的發展方向。早期臨床研究結果已顯示,首款針對ALK的抑制劑Crizotinib不但能紓緩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症狀,更能於短期(平均為21日)內縮小腫瘤。

最近一項於2012年歐洲腫瘤醫學會發表的第三期臨床研究,更進一步確立Crizotinib治療肺癌的效果。研究為期兩年,共有318名來自21個國家患者參與,比較Crizotinib與標準化療 – 培美曲塞或多西紫杉醇,在第二線治療上的效果。該研究顯示接受Crizotinib治療患者:

-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是7.7個月,較傳統化療的3個月為長
-整體反應率也比傳統化療為高
-肺癌症狀惡化速度較傳統化療慢,亦能享受到更高的生活質素

中文大學腫瘤學系教授莫樹錦指出:「研究證實在大部分ALK陽性肺癌患者身上,抑制ALK活動能縮小腫瘤或停止腫瘤生長,再加上Crizotinib能延長無惡化存活期,這些數據都提供了足夠資料,重新釐定ALK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標準治療方案。目前仍有不少臨床研究正在進行,探討使用Crizotinib取代傳統化療作第一線治療之用的可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