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lth Action

2024年4月號

過往雜誌

網上訂閱《健康動力》雜誌

成人尿失禁的預防與護理

期數: 
2010年10月號
醫生: 
江永明醫生(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)及 李敏生護士長 (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社康護理部)

 

 

據研究顯示,有四成60歲或以上的長者曾出現尿失禁問題,很多長者更認為出現輕微尿失禁屬正常事。尿失禁泛指無法用意志控制排尿,小便不自主地流出。站在醫學角度來看,尿失禁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。或前列腺增生引起。功能性尿失禁顧名思義,患者因疾病如曾中風、患上老年痴呆症或柏金遜症等致無法有意識地小便。另外,正服食利尿藥或曾接受盆腔、尿道或前列腺手術的患者,亦有機會面對尿失禁的後遺症。
 
盆骨底肌肉鬆弛
尿失禁分有壓力性、急迫性、溢流性和功能性四類。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江永明表示,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主因,往往是負責承托及支撐盆腔內器官的盆骨底肌肉變得鬆弛,讓小便不自主地滲出,一般發生在中年和肥胖女性身上,尤以曾生育的婦女機會較高。至於急迫性尿失禁,則因膀胱過度敏感、尿道感染
 
每天要喝6-8杯水
輕微至中度的尿失禁,透過調節生活習慣透過和膀胱訓練而有所改善。「首先習慣喝足夠的水,每天6-8杯最恰當。喝水不夠會令小便變得更濃,增加對膀胱的刺激,這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影響最大。」另外,盡量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,如含咖啡因或酸性食品,同時養成每2-3小時上廁所小便的習慣及保持正常體重和戒煙,對預防或改善尿失禁有幫助。
 
凱格爾運動 訓練膀胱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社康護理部李敏生護士長指出,盆骨底肌肉運動(又稱為凱格爾運動)是一種用非手術和藥物的方法來治療輕、中度應力性小便失禁。運動主要透過訓練回復盆骨底肌肉之強度、張力和耐力,改善或治療小便失禁之毛病。患者可嘗試在小便期間強化盆骨底肌肉。此運動亦可平臥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進行,患者只要進行「忍大便」動作,收緊盆骨底肌肉約10秒然後放鬆即可,但進行訓練前建議先諮詢醫護人員。至於患有較嚴重尿失禁的患者,可透過尿失禁用品如:尿套、尿袋、紙尿褲或留置性導尿管協助,也可藥物和手術處理。
 
避免壓瘡與感染
李姑娘續稱,尿失禁患者應特別注意皮膚護理,因為壓力、潮濕和拉扯力是造成壓瘡的主要原因,也是使用紙尿褲的尿失禁患者經常遇到的問題。至於放入留置性導尿管的患者,更要避免感染的出現。導尿管表面容易形成一層細菌生物膜,若放置時間過長或密封的系統中斷,細菌便很容易進入膀胱。輕微感染可令患者發燒和小便赤痛,嚴重則有機會因細菌入血而感染敗血病死亡。所以,已放置導尿管的患者必須緊記以下要點:
 
1) 維持密封式引流;
2)尿袋約三分二滿便要排尿;
3)排空尿袋前後需洗手及以酒精棉清潔尿袋管口活塞;
4)尿袋必須放置低於膀胱位置;
5)發現小便顏突然中止小便,即將盆骨底肌肉收緊,這有助色異常應盡早求診,以減低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機會。
 
 
 
 
成人尿失禁的預防與護理
 
據研究顯示,有四成60歲或以上的長者曾出現尿失禁問題,很多長者更認為出現輕微尿失禁屬正常事。尿失禁泛指無法用意志控制排尿,小便不自主地流出。站在醫學角度來看,尿失禁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。或前列腺增生引起。功能性尿失禁顧名思義,患者因疾病如曾中風、患上老年痴呆症或柏金遜症等致無法有意識地小便。另外,正服食利尿藥或曾接受盆腔、尿道或前列腺手術的患者,亦有機會面對尿失禁的後遺症。
 
盆骨底肌肉鬆弛
尿失禁分有壓力性、急迫性、溢流性和功能性四類。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江永明表示,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主因,往往是負責承托及支撐盆腔內器官的盆骨底肌肉變得鬆弛,讓小便不自主地滲出,一般發生在中年和肥胖女性身上,尤以曾生育的婦女機會較高。至於急迫性尿失禁,則因膀胱過度敏感、尿道感染
 
每天要喝6-8杯水
輕微至中度的尿失禁,透過調節生活習慣透過和膀胱訓練而有所改善。「首先習慣喝足夠的水,每天6-8杯最恰當。喝水不夠會令小便變得更濃,增加對膀胱的刺激,這對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影響最大。」另外,盡量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,如含咖啡因或酸性食品,同時養成每2-3小時上廁所小便的習慣及保持正常體重和戒煙,對預防或改善尿失禁有幫助。
 
凱格爾運動 訓練膀胱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社康護理部李敏生護士長指出,盆骨底肌肉運動(又稱為凱格爾運動)是一種用非手術和藥物的方法來治療輕、中度應力性小便失禁。運動主要透過訓練回復盆骨底肌肉之強度、張力和耐力,改善或治療小便失禁之毛病。患者可嘗試在小便期間強化盆骨底肌肉。此運動亦可平臥床上或坐在椅子上進行,患者只要進行「忍大便」動作,收緊盆骨底肌肉約10秒然後放鬆即可,但進行訓練前建議先諮詢醫護人員。至於患有較嚴重尿失禁的患者,可透過尿失禁用品如:尿套、尿袋、紙尿褲或留置性導尿管協助,也可藥物和手術處理。
 
 
避免壓瘡與感染
李姑娘續稱,尿失禁患者應特別注意皮膚護理,因為壓力、潮濕和拉扯力是造成壓瘡的主要原因,也是使用紙尿褲的尿失禁患者經常遇到的問題。至於放入留置性導尿管的患者,更要避免感染的出現。導尿管表面容易形成一層細菌生物膜,若放置時間過長或密封的系統中斷,細菌便很容易進入膀胱。輕微感染可令患者發燒和小便赤痛,嚴重則有機會因細菌入血而感染敗血病死亡。所以,已放置導尿管的患者必須緊記以下要點:
1) 維持密封式引流;
2)尿袋約三分二滿便要排尿;
3)排空尿袋前後需洗手及以酒精棉清潔尿袋管口活塞;
4)尿袋必須放置低於膀胱位置;
5)發現小便顏突然中止小便,即將盆骨底肌肉收緊,這有助色異常應盡早求診,以減低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機會。
 
 
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社康護理部(李敏生護士長)
公共衛生醫學專科醫生(江永明醫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