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ealth Action

2024年4月號

過往雜誌

網上訂閱《健康動力》雜誌

生物製劑改寫強直性脊椎炎治療歷史

期數: 
2010年05月號
醫生: 
李國銘教授 (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)

著眼長遠利益 患者社會同受惠

 
每個人體內同時存在腫瘤壞死因子(TNF)和抗腫瘤壞死因子(anti-TNF)等細胞素,用意維持人體的正常運作,是生命不可或缺的部分。強直性脊椎炎患者因上述細胞素分泌失衡,骶骼關節出現腫瘤壞死因子過度活躍反應,繼而攻擊身體的骨骼與關節,使其發炎。炎症持續卻會誘發疼痛、疲倦和食慾下降等病徵,只有把不適的源頭有效抑制,患者才能過得安逸自在。
 
 
生物製劑改寫治療歷史
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李國銘指出,基本處理強脊患者發炎問題的方法為口服消炎藥物,理論上炎症減退,痛楚便會消失。但是,很多每天服用消炎藥的患者仍受到疼痛困擾,這可歸咎於藥效不一定能百分百發揮,而存在於骶骼關節內的發炎細胞無法完全被抑制也是主因。「很多患者誤以為單靠消炎藥就能止痛,其實並不足夠。但自行增加消炎藥的分量(超出每天可服用的最高劑量)除無助止痛,更會導致胃酸倒流或胃潰瘍等併發症出現。建議遇有痛楚難耐的情況,可合併消炎藥和止痛藥服用,只要藥量恰當,止痛效果不俗。」
 
可是,消炎止痛藥並不能把疾病徹底根治,情況猶如患有近視佩帶上一副眼鏡一樣。直至十多年前生物製劑的出現,治療強脊的歷史得以改寫。現在普遍使用的藥物,絕大部分為化學製劑,多從植物中提取有用成分,透過科學方法研製出來。而生物製劑則是透過融合蛋白(fusion protein)技術,從動物身上提煉出來的藥物。籠統來說,強脊可謂由失衡的細胞素領導,形成發炎、痛楚和關節受破壞等病徵。生物製劑能針對腫瘤壞死因子過盛的情況,進行有限度抑制,屬較治本的藥物。當疾病的關鍵因素受控,治療成效自然較明顯和理想。
 
現有不少數據證實,生物製劑能有效舒緩患者關節發炎程度及減輕痛楚,療效顯著。現雖沒有有系統的數據支持它能有效防止關節連鎖(融合)致脊椎彎曲,但李教授表示:「愈早使用此藥物對患者的確有益處,或有可能防止、減慢脊椎融合致彎曲的機會。可惜,此藥物的價格昂貴,暫時仍不是所有患者能受惠,這唯有靠政府放鬆此藥物的門檻、醫生與患者團結一起,凝聚一股強力的力量,向政府反映藥物對患者、甚至是整個社會皆存在利益的訴求。」事實上,大部分強脊患者為年輕男性,接近24%確診七年內已失去工作能力,這不單對其家庭造成影響,社會的經濟負擔也不少。強脊屬「少數民族」,其發病率遠不及糖尿病和心臟病等慢性疾病,但醫療開支卻比糖尿病高出兩倍,無奈政府及社會大眾對此病的關注程度卻很低。今日比舊日進步,強脊並非無藥可醫,政府應審視生物製劑對患者本身和社會的長遠利益,避免無人能受惠於有效藥物的惡果。
 
針灸、手術無助控制病情
不少研究證實,針灸於治療膝蓋關節炎的療效顯著,但在治療強脊上卻收不到相同的效果。李教授嘗試解釋兩者療效的差異,指針灸令純粹因失去軟骨保護致關節互相磨擦形成的痛楚,跟炎性痛楚是不同的。針灸並不能影響體內的發炎細胞,故強脊患者治療其間或得到短暫性的止痛效果,並不能持續令病情受控。
 
當被問到手術於治療強
脊的角色,李教授不諱言指出毫無用處。「很多人見到強脊患者的脊椎彎曲或關節變形,便誤以為屬外科疾病,這當然不是。強脊屬內科疾病,由體內細胞失衡主導病情的發展,以外科手術治療或矯正脊椎彎曲的問題,屬不應該且非常危險的做法。」但是,置換人工關節卻是非常有效,且成功率和安全性甚高的手術。特別是髖關節收窄、膝關節或肩關節變形的患者,接受人工置換關節往往能得到令人滿意的效果,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也能得到改善。
 
每天運動放鬆關節肌肉
「不動則痛」是強脊的特性,長期處於靜止狀態只會令關節和肌肉生硬、繃緊,建議每天進行有助鬆弛關節和肌肉的運動,對控制炎症和止痛有莫大益處。各式運動中,尤以帶氧運動及遊泳效果較佳。「帶氧運動能增加肺部吸氧時擴張的幅度,有效改善胸椎受壓帶來呼吸不暢的問題;而水中活動則較陸上運動容易活動關節,關節的活動幅度因此而增加。」總括而言,治療強脊除須得到藥物的輔助,每天持之以恆運動20分鐘,也是治療良方。
 
積極求醫 既來之則安之
十二歲開始出現腰背痛,雙膝關節亦不時隱隱作痛。屢次求醫,卻無人能說得準正
確的病因。病情一直反覆,至十五歲更無法走路,此時看著同齡的朋友每天上學去,假
日在屋前蹦蹦跳跳嬉戲或是上電影院看影畫戲,心裏不是味兒,畢業還是一個小孩。
 
物理治療師鼓勵 重投社會
「當時內地的醫療科技不發達,良久也找不到病因。結果,十五歲那年我便無法走路,可我沒有甚麼不開心,只希望身邊的朋友帶我外出遊玩,或是學習到甚麼也好,回來教我我就高興。」林銘仲先生自小對自己所患的疾病大感不惑,然而積極求醫的心卻從沒有熄滅。每當在醫療雜誌看到相似的病徵,便寫信到醫院要求醫生為他進行治療。一次,他得到成功處理斷肢再接手術的醫生回覆,指他居住地附近也有懂得該手術的醫生,建議他儘管一試。結果,林先生於二十二歲那年接受了置換髖關節和膝關節手術,但當時仍不知道自己患上甚麼病。 
 
「跟我動手術的醫生剛好與香港的醫生進行學術交流,他把我的情況告知香港的醫生。結果,完成手術後我便由院方安排直送香港,家也沒有回。來到香港,我才知道自己患了強直性脊椎炎。」
 
得悉患上強脊,林先生謂沒有太大反應:「由不能走路到重拾走路的滋味,已令我很高興,早已學會既來之則安之吧!加上不斷進行物理治療及得到物理治療師的鼓勵,我更開始走出房間,『拎住stick出嚟行都無有怕』。其後,我更出來社會工作,曾做過工廠,也在再生會當過文員。我喜歡自理自己的生活,很自在,亦樂在其中。」
 
分享經歷 免走冤枉路
其後,林先生得到再生會同事的推薦下,參加第一屆香港風濕病基金會大使選舉,並順利當
選大使,協助資訊推廣及教育工作,期間更遠赴新加坡進行交流。「希望來者不要學我那樣走這麼多的冤枉路,所以我很樂意跟大家分享我的經歷,至少讓他們感到惶恐無助時有前人能指點請教。」
 
與強脊共存逾半世紀,近年病情每況愈下。雖然如此,卻無損他積極進修和助人自助的雅興,閒時上電腦課充實自我,或是相約三五知己喝茶聊天,活得一天得一天,一天比一天精彩。「既然疾病會跟隨我一生,那就好好了解它的脾性,學習如何面對和接受痛楚。只要痛楚不在我們身上發作,其實活得很自在。」
 
B27協進會
B27協進會是一個由強直性脊椎炎患者自發組成的病人自助組織,於1995年成立,2003年正式註冊為非牟利慈善團體。組織內的幹事,絕大部分是強脊患者,除正式會員(病患者)外,還分有附屬會員(病患者家屬)和贊助會員(認同組織宗旨的公眾人士)。
 
以綻放的鮮花作為組織的會徽,意味深長。B27協進會副主席Jenny指出,大部分強脊患者擁有HLA-B27抗原,故我們以B27作為會徽的主要部分,並以富有藝術感的方式把「B」和「27」二字組成一枝艷麗的花朵,寓意強脊患者能積極樂觀面對逆境,擁有光明前景。然而牡丹雖好,仍須綠葉扶持,花枝兩旁的葉子,好像向著人們招手,除暗暗道出我們渴望得到親友、朋友和社會人士的認同與關心,也希望病患者之間能互相勉勵和扶持。另外,「協」、「進」、「會」三字則祈求病友能「協」力齊心,積極「進」取,「會」聚一起突破殘障,共創豐盛人生。
 
為貫徹「突破殘障,豐盛人生」的宗旨,組織會定期舉辦不同類型的活動,除較靜態的健康教育講座或生日會暨分享會等,還包括富有挑戰性的露營、遠足和歷奇等活動。「我們了解到自己身體上的限制,但並不認同該著眼或停留於限制令生活變得無希望和乏味的做法。故
此,組織會定期舉辦一些挑戰自我的活動,既為病友提供一個發掘自我潛能的渠道,亦希望彼此領略到只要互相合作,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可以嘗到。」
 
欲希望對B27協進會有更深入的了解,或是希望成為組織的一分子,可循以下途徑查詢詳情。
聯絡處:香港九龍橫頭磡邨宏禮樓地下
(香港復康會社區復康網絡)
電話: (852) 3188 9847
網址: www.b27association.org
電郵: info@b27association.org